蕃薯葉
老公秀雄熱情好客、 自信又自負,是典型O血型的人。他對台灣有一番見解, 大家姑且聽聽:
如何凝聚台灣生命力
By張秀雄
台灣俗稱 ”蕃薯仔” 。 自小就常聽大人們提起 ”蕃薯仔”,有一點自譏為 ”小台灣” 或 ”小台灣人”的味道,長大懂事後,我對 ”蕃薯仔” 這個代號非但不以為杵,反而喜歡它,覺得它頗為傳神地表達了台灣人 ”刻苦耐勞,堅毅不拔” 的特質,也是台灣生命力的表徵。
台灣人的祖先在數百年前自中國福建、廣東,拼死渡過凶險的黑水溝—台灣海峽,到這塊 ”鳥不語,花不香” 的荒島上開墾種植維生。從此子孫繁延,無論遇到多困難的環境都能克服生存下去。即便是外來政權的暴力壓迫,如荷蘭、日本,甚或國民黨政府剛撤來台初期,台灣人總能克服種種困難,蓬勃地生存下來,將生命力代代綿延下去。就如同蕃薯(又稱地瓜),雖然是生長在地底下,遭受踐踏,地瓜藤仍可不斷地綿延生長,只要稍有水分,地瓜葉蒼翠地生長出來,不須特別照料。其生命之強,正如台灣的生命力是永遠旺盛的。
在五十多年前,台灣經濟尚落後,國民所得極低,人民生活清寒。大都以地瓜為主食,地瓜葉為附食,賴以維生。蕃薯真是台灣的救星。今日台灣生活富裕,人民仍懷念地瓜及地瓜葉的美味。它們已經成為精緻的台灣小菜,受人品味,而非賴以吃粗飽的主食。連 ”蕃薯仔” 的地位與格調都能,也必須,隨時變化而進步提升的。這也都符合台灣人創新、進步的精神,所以台灣能由物質文明進化至精神文明的境界。
加上台灣的形狀類似蕃薯,因此我非常欣賞台灣的 ”蕃薯仔精神”。它絕對是正面的,鼓舞的。希望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都能珍惜台灣這塊 ”蕃薯園” ,好好地照顧它。它所有的 ”蕃薯仔” 長得更好,更健康。令台灣人能對地球村,全世界有更多更好的貢獻。 如何做呢?由家教開始。希望所有為人父母者,多花些時間親近子女,並以身作則教育子女具備下列基本美德:
1. 刻苦耐勞
2. 踏實負責
3. 愛護環境,照顧家園,不自私
若每個家庭都能做到此點,則全體國民,無論工商、教育或政治人物都能同心協力愛台灣,台灣生命力自然凝聚。並在教育上灌輸 ”樂觀、進取、創新、負責”之理念,則可提升台灣這些蕃薯仔的競爭力,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