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秀雄一向忌惡如仇, 他把騙子馬多夫罵翻了, 也對十五年前自殺身亡的普立茲新聞獎得主 Kevin Carter另有見解。 我們來聽聽他說些什麼…….
“名” 與 ”利”
By 張秀雄
頭條新聞 (July 28, 1994)
“Starving Child in Sudan ” - Pulitzer Prize winner Kevin Carter committed suicide.
Kevin Carter
飢餓待斃的蘇丹小孩 禿鷹在旁虎視眈眈
頭條新聞 (June 29, 2009)
Bernard Madoff , the 71 years old Ponzi Scheme criminal convicted felony and was sentenced 150 years.
Bernard Madoff
世間凡人大都汲汲營營地追求 “名” 與 ”利”, 殊不知這 “名” 與 ”利” 確是害人的毒藥.
俗話說 ”盛名所在, 謗尾隨之”. 1993年3月, 一位南非攝影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到蘇丹南部採訪蘇丹大饑荒的新聞. 途中凱文看到一個饑餓得非常孱弱的小孩正在地上掙扎地向聯合國食物配給中心(food camp/feeding center)爬行. 一隻禿鷹自天空下降, 停在這個小孩的後方,等待這個小女孩子死亡後要吃她的屍體. 凱文等待二十分鐘, 希望這隻禿鷹自己展翅飛走. 但是禿鷹並沒飛走, 於是他拿起照相機, 找到一個很好的角度拍下一張照片. 之後他把這張照片賣給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在1993年3月26日刊登出這張照片, 1994年4月, 凱文卡特因此獲得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殊榮.
普利茲獎殊榮使凱文卡特頓時聲名大噪. 但是因為無人知道那個孱弱的小女孩的下落和她的命運而不諒解他. 雖然凱文辯稱他坐在樹下等待禿鷹自己飛走, 邊抽煙, 邊傷心得哭泣. 二十分鐘後他拍完照片立刻趕走禿鷹.
嚴厲的批評仍然如雪片般的飛來, 大部分的批評如下:
-在那種情形下,一個正常人不可能費心思去拍出那麼好的照片,而卻不先伸出援手去照顧那垂死的小孩.
-這種場景應先想到 ”愛(Love)”, 然後才想到 ”工作(Thing)”.
-他(Kevin)是否看太多這種殘忍的情景而麻木不仁了.
-他居然還能坐在樹下抽煙等禿鷹自己飛走,浪費寶貴的救援時間.
-救濟中心只在一公里外,他應該先將這個女孩抱去中心,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兩個月後凱文卡特自殺. 人們從他的手札中發現這麼一段札記:
“….. 最近我一直被那些栩栩如生的記憶纏身. 那些受傷或饑餓的小孩的殘殺,他們的屍體,他們的痛苦和憤怒,…”
這則新聞是典型的盛名之累. 當下, 台灣社會上充滿愛做秀, 用盡心機博新聞版面頭條的政客和不務正業的生意人. 奉勸這些人還是安分守規矩點, 以免惹禍上身.
最近美國紐約最轟動的一件詐騙案就是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Madoff)所犯下的. 這位71歲高齡的前那斯答克董事長 (Chairman of NASDAQ stock exchange )真是貪得無厭. 他的年薪高達8/9位數, 是典型的肥貓,仍然不知足. 多年來馬多夫犯下證券交易詐欺, 詐騙投資人, 洗錢, 偷竊員工福利金, 假財報等11項罪名. 他利用職務上的方便, 編製假報表, 虛增獲利, 詐騙了數千名投資人. 這是史上個人所犯欺騙最多投資人的龐茲詐欺 (Ponzi Scheme)案. 估計投資人的損失高達650億美元. 2009年6月29日馬多夫被判150年徒刑, 並不得假釋. 這個徒刑簡直是無期徒刑, 注定他將老死獄中. 這全因他太貪圖私利所致.
台灣政商兩界都存有這種利慾薰心, 利令智昏的敗類. 他們以不正當的手法詐財,掏空公司財務, 移轉投資到海外, 尤其是美國和中國. 一旦東窗事發, 不是身陷囹圄, 身敗名裂, 就是逃亡海外, 流落它鄉, 如王又曾,陳由豪之流. 有的甚至終身無法返鄉, 終至身死異鄉. 奉勸這些人早日迷途知返, 走上正軌, 才不會污染我們的下一代. 如此台灣才有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