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設計的"水之教堂"
過去兩個禮拜,我利用空閒斷斷續續的讀,今天下午(十一月八日星期天)終於讀完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自傳-- "建築家 安藤忠雄” 一書。 昨天中午與一群朋友餐敘, 席間大家談起安藤忠雄。我的建築業友人對安藤忠雄知之甚詳且對他敬佩不已。這也加深了我想參加日本建築之旅的願望,希望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我是以一個建築業門外漢的心情來說我的讀後感,與大家分享。
"建築家 安藤忠雄” 讀後感
By Julie Chen Nov. 8th, 2009
安藤忠雄
自學建築家
本書的作者--安藤忠雄對我來講比較像哲學家、思想家,而非只是個世界級的建築設計師。這本書所寫的是他當起建築師,建築事務所開業以來四十多年,所經手的建案的構思及建造的過程。
安藤是大阪人,生於1941,非常與眾不同。他沒上過大學,靠自學而成為建築家。他有一雙胞胎弟弟,他自己是由聰慧、明理、獨立自主的外祖母一手撫養長大,祖孫相依為命。高中時一度想以拳擊為業,最後他看清了自己的極限,知道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成為頂尖拳擊手的殘酷事實,就放棄拳擊。他早年只要存夠錢就會去旅行。他24歲時花了七個月時間到歐洲做建築之旅,體會到: ”每個地區的生活空間都有其獨特的個性”, ”成熟的都市文化是時間累積的富饒”, 所以建物必須能耐用百年以上,讓後代因應社會變遷仍能在舊建物做必要的修葺,讓新舊交融。 而混沌的都市則是建設、拆除破壞一再重複循環。
安藤沒有背景,靠著努力不懈,從小規模的都市住宅設計開始,抱持著 ”放棄這個機會就沒有下次了”的想法,以苦幹精神,拼命投入每一件工作。他還不停的練習繪畫建築設計草圖,不管是否有業主委託。後來他受託設計多件海內外公共建築大案。安藤成名之後應聘到各大名校的建築系(即東京大學、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加州柏克萊)當客座教授。
設計理念
他對住宅情有獨鍾,時時想如何蓋出有趣的家,克服基地狹小、低預算而創造出豐富的居住空間。如何使建築物與周遭環境對話,將地理環境做最大的發揮,有時為引進自然元素如光線、風進入室內而要犧牲一些經濟利益(如室內建坪的減少)。他時時檢討: 有沒有為使用建築物的人們著想? 有沒有實現當初的約定? 他的建案特色就是善用清水混凝土,做出幾何形架構的建物,展現出質樸的自然風格。他認為建築師應對人文、藝術、歷史深入研究,需要做田野調查,並要有組織能力及溝通技巧。
他認為他的建築事務所是以游擊隊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一個指揮官與服從命令的士兵組成的軍隊,而是抱有共同理想、具備信念和職責的個人,以安藤為賭注而生存的游擊隊。 他的著名建案有: 富島邨、住吉長屋、表參道之丘,光之教會,水之教堂,三得利博物館,Time’s(京都),地中美術館(直島),東京大學情報學環福武館,沃夫茲堡現代美術館(美國德州),亞曼尼劇場(義大利米蘭)等等。
光之教會
竣工後的售後服務
除了注重建案品質及完工後的定期維護,安藤還常利用事務所休假期間,帶著全體員工一一拜訪往日建案的建物,只要一發現建築物狀況不好, 就立刻想辦法處理。因此對售後服務滿意的業主們要求增建或介紹新案源源不絕。
管理風格
被視為怪人的安藤個性激烈,一直以嚴厲的態度面對員工。二十幾年前還有建築雜誌對安藤的訪問報導下了這樣的標題: 安藤忠雄--- 用恐懼來教育。安藤自己還滿中意這樣的標題,但卻嚇跑了來工作或登門造訪的學生。他覺得一個25人的建築事務所,是他能掌控管理的最佳規模。
結語
安藤書中提到: “我的人生就是…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 總是處於逆境中,從思考如何克服的過程中找到活路。” 就是這種要堅強活下去的韌性讓人感動、佩服。
神户兵庫縣立美術館 (安藤忠雄設計)
全文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