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來了! 為什麼我一直聽到 "大白鯊" 的主題曲呢?  )
譯者註: 美國民主黨正面臨十一月大選困境。 


 


台灣政黨的黨內初選常起爭端,如人頭黨員、候選人對民調結果不服氣、賄選等等,到底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旅居美國的學長瑞循對由美國政府主辦的政黨初選(primary election) 有第一手的了解。相對於美國公辦初選的透明、有彈性,台灣政黨的自辦初選爭議不斷,他山之石可攻錯,我們也該立法讓國家來公辦初選吧。


在此特要感謝瑞循學長,他的這篇文章確實增長我們的見識。


 


<美國初選與大選都是公辦>


作者: 黃瑞循RAY


 


 


今年九月十四日 是美國期中選舉初選(Primary)的日子,從早上六點選到晚上九點。我在美國還沒登記加入政黨,而我的內人曾登記為民主黨黨員,因此,當天早上十點鐘,我陪內人到設在附近小學的投票所去投票。


紐約市選舉局皇后區辦公室(Board of Election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Queens Office)在一個月前就寄給各選民選舉投票通知書,以英文、西班牙文、中文、韓文四種語言通知選民。這四種語言應該可以涵蓋所有皇后區選民了。這個通知書特別重要的還有一個,就是從這次選舉開始用新的投票方法。過去紐約選舉都是用機械式的投票機,這次改用電子掃描,所以選舉投票通知書用很大的篇幅說明。「填好票、掃描、新法投票,步驟簡單如同 1-2-3」,說明得很清楚。


 





新選舉方法以四種語言說明


 


 


初選是由政府公辦的,選舉流程跟大選完全一樣。到投票所以後,首先是領選票,美國人沒有身分證與戶口制度,但領票必須有一個證明身分的證件,美國人稱為 Photo ID,因為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有駕照,所以,就內人用駕照領票,我只能旁邊看。


 


投票所依住址有幾張桌子供人領票,桌子上放著一本厚厚的選舉人名冊及選票,這跟台灣沒什麼不同,唯一不同的,選舉人名冊上所有選舉人都有註明所屬的政黨,因此,民主黨的選舉人領取民主黨初選的選票,共和黨的選舉人領取共和黨初選的選票。初選僅是選出不同公職的政黨提名人。這次紐約州各政黨需提名的,有州長、聯邦參議員、聯邦眾議員、州檢察長、州參議員、州眾議員等六項公職,是台灣媒體所說的「六合一」選舉。各黨的每項公職又有幾個人在競爭,所以選票是民主黨一大張,共和黨一大張,分別交給不同黨籍的選民。內人領了民主黨的選票去投她神聖的一票,我因為還沒登記加入政黨,所以初選時,只眼睜睜的看著各黨選民投票。投票所的人跟我說,沒關係, 十一月二日 大選(General Election)時,你就可以投票。美國的大選日(Election Day)是固定在 十一月二日


 


我覺得美國的公辦初選,是一個很好的制度,政黨無論是執政黨與反對黨,都一樣是國家寶貴的資產,初選是選舉各政黨的「提名人」,代表政黨做為大選時的候選人,這是國家的大事,應該由國家編列預算辦理。基本上,大選候選人都是由各政黨初選產生的。如某黨初選時只有一人參選,則該黨就直接提名這個人為該政黨的「提名人」而不必參與初選。上次紐約市議員選舉,紐約市第二十選區共和黨只有一人參選,就是華裔的顧雅明,所以,那次初選該選區只有民主黨的選票,沒有共和黨的選票,共和黨直接提名顧雅明,後來在大選中擊敗民主黨候選人,當選為紐約的市議員。


 





共和黨籍的紐約市議員顧雅明領取共和黨初選選票


 


 


各政黨的選舉人是由選民自己向選舉局登記政黨屬性的。選舉人名冊跟大選的選舉人名冊一樣依居住地址編排,而不是依黨籍編排。選民登記政黨,不須宣誓入黨,不須繳任何費用或黨費,也沒有什麼黨證,只要向選舉局登記說你是什麼黨就行了。有許多民間團體如選民協會等等,都可義務幫你登記政黨。如果你原先登記為民主黨,後來對民主黨很火大,也可以改登記為共和黨。除非你想從政,希望有黨的支持,經常換黨沒人會講話,所影響的只是初選的選舉權而已。人民完全是以政黨理念、自主登記加入某政黨。理念不合,隨時可改登記加入其他黨,而登記入黨只是做為初選時有權選舉所屬政黨提名人。選民與所屬政黨的結合幾乎都在捐款,只要你捐一次款給這政黨,該黨幾乎會常寫信給你要求捐款。


 


至於公辦的大選,要選哪個黨都沒人管,美國一般選民「黨性」不強,只看誰比較有執行力、會做事、形象好、誠信紀錄也很好,很少有「鐵票」團體的情形。例如紐約市向來是民主黨的大本營,但從朱利安尼市長到現在,都是共和黨當市長,現在的紐約市長彭博原來也是共和黨,但他野心太大、又太有錢,後來退黨為無黨籍的市長。


 


無論是初選或大選,參選人的選舉經費都是向選民「小額募款」而來的,各種選舉選民能捐款的金額有最高上限,規定得很嚴格。這種政治捐獻,美國大部份州都規定不能抵稅。「小額捐款」與「不能抵稅」可以防止大財團的官商勾結。


 


除了出缺補選之外,美國的選舉都是許多公職選舉合併舉行,兩年辦一次選舉(包括九月的初選與十一月的大選),台灣幾乎每年選舉,應該可以數種選舉合併舉行,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甚至九合一都行。美國的大選,除了公職人員外,還有多項公投法案,會到九合一,不是不可能。總統大選四年一選,總統任職兩年後有一次「期中選舉」,這正好可反映總統政績,這是做法,相當民主。


       


台灣舉辦選舉數十年,當初為什麼不引進公辦初選的制度?也許當時是一黨專政,沒有其他政黨可以辦理公辦初選產生政黨提名人,也許某政黨認為不公辦初選,可以獲得「指派權」比較大的利益,例如據說過去在某政黨,誰拿出最多錢就提名誰,或是誰在某選區有比較大的「勢力」(有時很可能是黑勢力),就提名誰,使得政黨變成幫派性質,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演變到現在各政黨初選,產生人頭黨員,或是用電話民調,毛病與爭執非常多。如公辦初選,選舉人名冊加上黨籍一欄,全國各政黨同一天由公辦初選,選民只能在居住地選舉他的政黨提名人,至少所謂人頭黨員的情形應該可以避免。


 




美國巴爾必摩(Baltimore) 地區居民正在進行初選
( Sept. 14, 2010)


 


 


台灣政府官員有世界上最多的留美博士,應該有人對美國選舉制度有深入研究,甚至想推動「公辦初選」。但掌權的人「為國設制」還是「為黨設制」;「為全民萬世設制」還是「為一己之私設制」的想法才最重要。在台灣公辦初選,會改變現在的黨政與社會對立關係,但必須至少做下列幾項改革:


 


一,黨的體質要完全改變:改變現在「黨是奪取政權為黨員謀取利益的集團」變成為「黨是實施政策理念為全民謀取利益的集團」。人民入黨不是為了就業、升官、發財的方便,而是認同某黨的政策理念。


 


二,入黨登記由政府機關(例如在美國是選舉局)辦理登記,不須宣誓、沒有任何費用、更沒有黨費、黨證等這些幫派「歃血為盟」的儀式或記號,只在初選的選舉人名冊中顯現黨籍。登記政黨與退出政黨完全自由。


 


三,黨的經費完全由「小額募款」而來,人民捐款有嚴格限制,包括上限的限制與利益團體捐款的限制。黨款完全公開,包括來源公開與用途公開,用途限制在黨務,主要是在選舉。黨款收支任何人都可以去查核。


 


能做到上述三點,人民的「國性」(國家觀念)會比較強,「黨性」會比較弱,人民「愛國」遠比「愛黨」強,哪個黨的路線走偏了,人民隨時可唾棄那個黨而加入其他黨;而從政的政治人物制定政策或參與表決,代表「選區」的利益會遠遠高過代表「黨」的利益,換言之,聽從「選區人民」的指示絕對高過聽從「黨團」的指示。 結果,人民就完全沒有藍綠之爭,社會也會減少對立,這才是台灣之福。


 


 



 


"你無能為力的-- 總會有某人贏得選舉。"


 


 


 


                       ----   全文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e & fr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