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合唱團OB南美旅遊團】遊記
《馬丘比丘篇》
By:張秀雄(Frank Chang) 日期:2017-12-28
【前言: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印加帝國(Inca Empire)簡介】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是15世紀時印加帝國統治者(Inca即Ruler)帕查庫蒂(Pachacuti 1438–1472)建造的城堡,毀於1532年西班牙征服祕魯時。城堡的殘骸成為印加帝國(Inca Empire)的遺跡,在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且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人稱之為[失落的印加城(Lost City of the Incas)]。
位於祕魯安地斯山脈(Andes)中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坐落 於庫斯科(Cusco)地帶,海拔2,430公尺高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Urubamba)河谷,聖谷(Sacred Valley)。馬丘比丘的四周,崇山峻嶺環抱,落差600米垂直的懸崖峭壁,地勢險要,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了理想的軍事要塞,當印加帝國遭受攻擊時,這裡就成為保護印加貴族的堡壘。因為她屹立在烏魯班巴(Urubamba)河谷之上,因此有著[天空之城]令譽,是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
<印加帝國(The Inca Empire) >是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以武力征服或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擴增印加帝國的版圖。印加帝國的國力在君主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期間達到頂峰。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國,是南美洲最大的帝國。印加帝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位於今日秘魯的庫斯科(Cusco)。印加帝國的重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其主體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印加文明締造者。(取材自維基百科)。
十一)《D9告別智利前進祕魯》(12/12二)是智利旅遊第八天,也是祕魯旅遊的第一天。今天就要告別智利聖地亞哥前往秘魯高地庫斯科(Cusco),探索人稱[失落的天空城]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需要趕搭早班機自智利聖地亞哥飛秘魯首都利馬(Lima),再由利馬轉機到庫斯科。為趕早班機,清晨四點半就morning call,幾乎整晚都沒睡好。匆匆用過早餐,頭昏腦脹的帶著行李趕到機場check in行李。搭上飛機才發現早上忘記了吃防止高山症發作的藥,到利馬機場,利用需先提出行李辦入境再轉機的空檔,打開行李廂取出防高山症藥。轉眼間不見我們的南美旅遊團隊,「山頂郎」夫婦只好自行check in,想到達登機門就能會合。想不到手機時刻未立即變換成當地時刻,機場wifi 又不通,脫離團隊了又無法聯絡。「山頂郎」夫婦已經是旅行世界的老鳥,一點都不著急,自行在登機門附近的Cafe簡餐廳等候。但是卻讓同伴們擔心了,真抱歉!
(利馬機場)
到了Cuzco機場,從機場到酒店,一路上類似土塊堆積的房子大都建在山坡地,有些房子則低於山坡道路,街道上有許多攤販。對比智利,感覺秘魯落後很多。
駐進當地ARANWA Sacred Hotel & Wellness飯店(註1),古色古香富麗堂皇的裝潢和庭園設計,和外面 住宅區形成強烈對比,彰顯出本地貧富懸殊的狀況。
晚餐在飯店餐廳享用,有一人樂團藝人表演吹奏各種樂器的餐廳秀。
「山頂郎」原定在當天晚上要請旅遊團的團友們喝紅酒,大部分團員擔心隔天馬丘比丘的行程屬高山活動,不宜喝酒,因此延後一天。精緻、典雅、寬敞又舒適的房間,讓「山頂郎」整夜好眠。
十二)《D10馬丘比丘朝聖》祕魯旅遊第二天(12/13三)。清晨四點半起床,打包行李後,「山頂郎」夫婦出門散步在這家飯店的御花園中,欣賞飯店周遭優美的自然景觀和飯店內優雅的庭園設計。
庭園中有小橋、流水、池塘、迴廊、小山丘、特殊的花草樹木和鳥類動物,難得的孔雀開屏最美麗吸睛。
教堂、三溫暖(Spa)就在美麗的庭園中,可惜沒時間享用。愉悅的晨間散步,促進食慾,走進餐廳,精緻的餐具擺置、精美的彩繪玻璃窗、壁上的畫作和裝潢,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爽。
服務人員的訓練有素和禮貌周到,比美世界級一流飯店的水準,更讓人胃口大開。「山頂郎」夫婦享受了一頓豐盛的早餐之後,完成check-out,開始今天的主要行程。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遺址》是本團此次的主要行程之一,盛名吸引之下,團員早餐過後,興沖沖地搭上巴士,在山坡路上顛簸 了將近半個小時後,抵達庫斯科波洛伊火車站(Poroy Station in Cusco)。搭乘PERURAIL的火車,前進馬丘比丘。
PERURAIL(註:2) 四人對坐的火車座位還算舒適,又方便交談。只是掀起餐桌後就顯得窄,出入不方便,行李須放在椅背後的空間。在約四個小時的行程中,服務人員會供應午餐、飲料,服務蠻周到。
火車沿著烏魯邦巴(Urubamba)河流域迂迴而下,「山頂郎」坐在窗邊欣賞窗外變化萬千的景色,獵取不少美景,不亦樂乎。湍急的河流中,亂石堆激起洶湧的波滔;
對岸陡峭的山壁,氣勢雄偉;綠色緩坡的山丘地帶,水流和緩,河邊青年男女戲水玩樂,處處皆美景。
累了,把頭靠在椅背上想打個盹,車頂有個天窗(skylight),透過天窗仰望天空,映入眼簾的是藍天和白雲,美麗的景色打散了濃濃的睡意。火車到了馬丘比丘的雅各斯卡莉安德斯(Aguas Calientes因為溫泉而得此名)火車站,下了火車,「山頂郎」先找廁所把尿,要不然在馬丘比丘遺址聖地內三、四個小時,可沒地方可把尿。
這個火車站坐落在雄偉的山谷中,四周的自然景觀宜人,藝品店林立,玲瑯滿目的手工藝品,釣到不少遊客荷包裡的綠背(green back)鈔票。
旅遊團出了火車站,再換搭園區公車,沒看錯,是Mercedes的巴士。一路顛簸搖晃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馬丘比丘遺址入口處,感覺不太舒服。不過一路環繞著崇山峻嶺,風景極佳,已經令大家興致勃勃,朝著窗外美景猛拍照,早就忘卻車子的顛簸搖晃造成的不舒服。
古代的馬丘比丘城建在庫斯科西北130公里處的馬丘比丘山脊上,位於烏魯邦巴河谷(Urubamba River Valley)內,海拔2,360公尺。1532年被入侵的西班牙人毀滅。被毀後的<馬丘比丘遺址>如今成為祕魯最重要的觀光區,世界觀光客最喜歡造訪的景點。這裡的美麗(風景)和神祕(建築)總是令訪客看得目瞪口呆。
在馬丘比丘遺址入口處,乘導遊買入場券時,團員整裝,調整登山杖,準備應付待會兒上上下下的健走。部分團員把握最後機會再上廁所。買好門票後,導遊帶領大家沿著步道一路上上下下,參觀、介紹各種特殊遺蹟景點。導遊在開始介紹景點時, 都會召集大家集合聽他講解遺蹟的歷史意義和她的功能。可是大半團員卻只顧拍攝四週的遺跡和雄偉的崇山峻嶺,可見<馬丘比丘遺址>的吸引力。因此,耽誤了行程,未能完成全程,很可惜。有幾位團員因體力不濟中途而廢,更為可惜!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i.e. Old Peak)古城為古代印加式(Inca)建築,以切割成方形的巨石堆砌而成,石頭間無黏著劑,無其他栓、釘等輔助穩固物,建築物牢靠不怕地震,很神奇的建築技術。
馬丘比丘的範圍大概分成兩部分;城市區(urban sector)和農業區(agricultural sector)。在中央部分大約有200棟東西走向的康佳(kanchas),狹長的建築方式是因地形地勢而建。建築物的牆壁間又石梯以利相通,其中來有微妙的小溝渠引導灌溉用水流到不同的地勢的梯田。沒有文字記載的印加文明的建築技術真的匪夷所思。
馬丘比丘又一功能劃分成上城(Upper town)和下城(Lower town),廟宇在上城,倉庫在下城。東邊是住宅區,一般住宅區大都是比較低階層人的簡易住宅和倉庫。西邊則區分為宗教廣場和祭祀廣場。這個區域有神廟(Torreón)和觀測天象的天文台(observatory)。
馬丘比丘的第一區中,有被考古學家是為至寶的三個主要結構:
拴日石(the Intihuatana)、太陽廟(the Temple of the Sun)和三窗室(the Room of the Three Windows)。這些建築主要是奉獻給古代印加人的因蒂 (Inti),偉大的太陽神。拴日石的功能是一座天文鐘和月曆。
皇室區(The royalty area),顧名思義是貴族區,一列列的房子建築在山丘的斜坡上,俯視大地。紅色圍牆房子的主人是一些智者(amautas),梯形房子的主人是一些公主(ñustas)。還有供祭典用的巨大的陵墓(Monumental Mausoleum)。
離開馬丘比丘遺址前,導遊特地帶我們經過一處象徵印加文明三個圖騰的建築遺跡。不經她講解我們是無法看出這三個圖騰:
禿鷹(Condor)代表”God(天)”<Upper world(Hana Pacha)>、
美洲豹(Puma)代表”People(人)”<Middle world(Kay Pacha)>、
蛇(Serpent)代表”Mother Earth(地)”<Lower world(Ucu Pacha)>
很有意思的圖騰。
觀賞了大部分馬丘比丘遺址的斷垣殘壁,「山頂郎」夫婦都很佩服古印加人的頭腦,也一致認為<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遺跡>的行程值得來。至於下次還想來嗎?我們的答案也一致。"No! Once is enough."太遠了!
在回程的火車上,團員汪教授提議打橋牌,很快就揍成四人一桌,戰得火熱。因為層次不同,打牌中間,趣味橫生。「山頂郎」雖然初中時玩過一陣子,但60+年未碰,叫牌制都生疏了,更何況新世代發展出多種新的叫牌制,非我能了解,因此沒加入戰局,但是熱心觀戰,也覺得趣味無窮。PERURAIL火車快到庫斯科站時,車內本地藝術表演上場,很熱鬧,因此「山頂郎」雖然疲憊,睡意全消。
晚上回庫斯科,入住Hilton Hotel。時間已晚,飯店的一位女經理為我們講解飯店設施等。她的英語和我們導遊的英語一樣帶有濃厚的南美腔,不容易聽懂,我們提問題,她居然表現出不耐煩的語氣和態度,是這趟南美旅行唯一感覺不愉快的經驗。晚餐在Hilton Hotel內用餐,依照個人在火車上點的套餐,差強人意。「山頂郎」則完成請團員喝酒(Red wine)的承諾。
十三)《D11庫斯科(Cuzco)觀光》旅遊團最後一天行程是在海拔3,400公尺高的山城庫斯科(Cuzco)觀光。Cusco 在秘魯
當地語言(Quechua)意味著[肚臍],即[世界中心(The navel of the world)],應該有很多值得參觀的地方。
(Google pic.)
庫斯科是印加帝國時期的古都,有很深遠的歷史意義。印加文明(Inca civilization)源自早期的安地斯文明(Andean
civilization),印加人很早就生活在庫斯科附近的高原。印加帝國(Inca Empire)建立於西元13世紀初,至西元1,438年
Pachacuti-Cusi Yupanqui擴充版圖,將大部分安地斯山地域納入印加帝國。
(Google pic.)
土地不斷擴充,人口也不斷增加,創造出盛極一時的印加帝國,建都於庫斯科。直到西班牙人在1528年入侵,消滅印
加帝國,建立西班牙的殖民王國。為了改變印加帝國人民的信仰,破壞庫斯科一帶的印加神廟,建立天主教堂。這些
行為當然對庫斯科有深遠的影響,今天的觀光行程,主要就在參觀印加帝國被摧毀的宏偉神廟遺跡和天主教堂的精美
建築。
*將近上午十點check out Hilton hotel,巴士駛離山城,十點半抵首站參觀景點<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án)>。薩克塞華曼是印加帝國的堡壘,位於古都庫斯科北邊近郊的一個陡峭的山上,海拔3,700公尺,可以俯視整個古都庫斯科。
堡壘建於西元1,100年代。這座堡壘的城牆由巨大的岩石堆砌而成,大石頭在下面做基石,越上面越小,邊邊的石頭磨去稜角。為了穩固石頭城牆不因地震而倒塌,石頭相互間用磨出的凹凸造型互相栓卡住。
令人困惑的是古印加文明並沒有文字,如何能執行這種需要經由精密的工程規劃計算的大工程?又如何搬運這些巨石上到3,700公尺的高山上?堡壘前的一大片草原廣場是印加人太陽神祭典的場地。在卡哈瑪佳戰役(the Battle of Cajamarca)中,西班牙人摧毀了堡壘和科麗康佳神殿(Temple of Coricancha),印加太陽神廟,奪走了廟裡所有的金銀財寶,用於建造金碧輝煌的教堂。讚嘆古印加文明的神奇之餘,團員們互相拍照留念,更來個精美的全景大合照。
*接下來,旅遊團的巴士到達<Q’enqo(Qenko)>這是位於庫斯科東北約4公里處,開車在柏油路上行駛約15分鐘就到了。這裡乍看是一堆亂石,行經石頭間Z字型的小徑,就會發現這是古印加步道和灌溉用水道的遺跡。兩邊石頭上雕刻著一些圖形,敘述著印加文明的傳統。
進入一個由一塊巨石刻鑿出來的石洞地下道中,我們看到有地板、天花板、牆、桌椅、櫃子、祭壇、工作臺等。這個密室據說可能是為貴族屍體防腐製作成木乃伊的地方。因為有祭壇,推敲可能曾犧牲人或馱馬當祭品。
戰爭時,這個石洞也是印加貴族的避難所,這些都是僅有逃過西班牙人破壞的珍貴歷史遺迹。穿越這個山洞,本來是充滿神秘陰森的氛圍,但是我們這個旅遊團是<台大合唱團OB南美旅遊團>,就是愛唱歌,在山洞入口處合唱一曲<望春風>歌聲嘹亮悅耳,吸引許多其他觀光客圍觀錄影。熱鬧的氣氛也沖散了陰森的氛圍。
*接下來參觀的景點是<庫斯科廣場(Cusco’s main square-Plaza de Armas)>。這個印加帝國古都庫斯科的廣場,含括部分古印加廣場(Haukaypata-The Great Inca square),雖然在庫斯科,印加宮殿的花崗岩牆壁仍然存在,紀念碑和太陽寺廟也都還保留著。不過今日已經 是西班牙殖民式建築和石頭建築的長拱廊主宰這個廣場。
(Google pic.)
(Google pic.)
旅遊團巴士停在廣場外圍,下車後,導遊帶大家走在用石頭鋪設整齊的街道上,我們走過Calle Hatunrumiyoc, 街道兩旁還留著印加牆壁(Inca Walls) ,Calle Cruz Verde 等街道。
(Google pic.)
我們一路走到廣場,街道維護得還算乾淨。廣場中心,庫斯科市中心,就是一座美麗的花園。中央是座噴水池。和智利聖地亞哥市中心廣場一樣,庫斯科市中心廣場也叫[兵器廣場(Plaza de Armas)]。
(Google pic.)
庫斯科市的主要聚會和活動,都在這個廣場舉辦。如因蒂雷米(Inti Raymi祭拜太陽神的印加節日),和聖體節(Corpus Christi)等宗教節日。廣場上主要的景觀有建築的宏偉、莊嚴的聖母升天大教堂(The Cathedral Basilica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also known as Cusco Cathedral)、富麗堂皇的耶穌會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ía de Jesús )。廣場上遊客穿梭如織,可見這些西班牙遺留下來的資產,已經成為祕魯、庫斯科的只要觀光資源之一。
*<聖母升天大教堂(The Cathedral Basilica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also known as, La Catedral,Cusco Cathedral)>
聖母升天大教堂(又稱庫斯科大教堂) 是天主教庫斯科總主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庫斯科中心主廣場(兵器廣場)東北的太陽大道(Avenida de Sol)上。她的建築風格是 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建築,文藝復興建築 。
主教座堂的建造開始於1559年,於1654年建成,建造工程幾乎長達百年。這座建築在古印加王宮和兵器庫舊址上的教堂是庫斯科兵器廣場上的建築象徵。建造大教堂的石頭,主要來自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án)。
(Google pic.)
大教堂內有三個殿堂(naves)、一個拉丁式通道、穹棱式天頂和十間小教堂。中堂有木雕巴洛克式的唱詩班席位,兩排座椅上方牆上的雕刻是天主教的聖徒們。正中間的殿堂主要是一座鑲銀的祭壇,這是奉獻予聖母升天的聖壇。
(Google pic.)
大教堂裡收藏三百多幅庫斯科藝術學校的油畫,其中有一幅模仿達文西的<最後晚餐>的仿製品是「山頂郎」最感興趣有特色的畫作。特色之處是最後晚餐的食物是天竺鼠(Cuy),這是印加文化融合於天主教文化的特色。大教堂還保存著許多被考古學家珍視的文物和遺物。<聖母升天大教堂>已經在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緊鄰<聖母升天大教堂>還有一座小一點的<勝利教堂(Iglesia del Triunfo)>這間教堂建於1539年,是庫斯科市的第一間天主教堂。
*<耶穌會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ía de Jesús i.e. Church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這座同樣坐落在庫斯科市中心兵器廣場上的教堂,幾乎與大教堂同時興建的耶穌會教堂(聖家堂)是建築在印加帝國第三任國王(Inca Huayna Cápac)的皇宮基地上,是典型的安地斯巴洛克建築(Andean Baroque architecture)。起造於1576年,在1650年因地震造成嚴重損毀,耗時約二十年才完成重建。
這座教堂的正面外牆是以粉紅色的玄武岩建造,精緻的外觀顯得很出眾,尤其是左右對稱的兩座鐘塔更精美。圓形門內有無數個鐘。高達二十公尺、鍍金的巴洛克式祭壇金碧輝煌,燦爛奪目,旨在尊崇聖母的完美無瑕。這座教堂的富麗堂皇程度,無以倫比。
(Google pic.)
旅遊團先到庫斯科勝利街(Calle Triunto)上的一家叫[姜]的中餐廳(KION peruvian Chinese)午餐。團員們做定位後,服務人員端上我們前一天就點好的套餐上桌,大部分人都看不懂那是甚麼餐。導遊趕快拿出我們簽名勾選的菜單擺在我們的座位前,一方面讓我們確認,一方面方便服務員上菜。果然是祕魯化的中餐,實物和我們看文字後的想像出入很大。
*庫斯科市區觀光的最後一個行程是參觀<聖多明各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這個廢墟原是印加帝國時代最重要的廟宇<因蒂康嘉(Inti Kancha)>,意即<太陽神廟>,是印加帝國時期庫斯科最崇高的神廟。又名<谷利康嘉(The Coricancha= Quri Kancha)>意即<黃金廟宇(Golden Temple)>。廟宇的牆壁和地板都以黃金裝飾,院子裡到處都是黃金雕像,當初西班牙人騙印加人以黃金來贖回他們的國王Atahualpa時,大部分的黃金就是從這座廟搜刮的。
後來西班牙人摧毀這座廟,用這座廟的地基蓋起聖多明各教堂、修道院,結合印加文明的石頭建築於西班牙殖民式建築結構裡。經歷幾次大地震,嚴重損毀大教堂,但是由巨石相互勾扣住的印加牆壁則絲毫未受損,彰顯輝煌的印加建築的精密和牢靠。
我們午餐後步行至聖多明各修道院廣場,街道上 偶爾會看到穿著當地古裝、扮成印加戰士守護著觀光景點門口。
進入修道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寬廣的庭院,四周環繞著迴廊(Cloisters)。主迴廊的兩側,有兩排拱門環繞著。牆上的油畫、雕刻的天花板,都是精美、值得參觀的藝術品。
在那些拱門的後面,仍然保留著堅實牢靠的印加牆壁。太陽神廟廢墟的牆壁還保留著供遊客參觀,並且展示出印加石頭的建築技術,如何把石頭磨出凹凸的卡筍和環扣,相互牢靠的銜接、勾扣。這座建築在印加神廟基礎上的西班牙教堂是典型的西班牙和印加在建築技術和文明的大融合。
參觀結束前我們這群老頑童,乘夫人們集體式洗手間之際,在大庭園中席地而坐,留下一張值得回味的調皮照片。
臨別聖多明各教堂前又參觀一堵磨面平滑的方形石塊疊砌而成的印加石牆,牆面平整,石縫橫直,一點都不彎曲,不輸今日的建築技術。為了怕眾多參觀客人用手觸摸破壞牆面,還特別在牆面覆蓋防範玻璃。
教堂出口處牆上那片仿製的金箔「太陽盤(sun disk)」,這個印加文物的上半部刻有天空中的日、月、星球等,下半部則有地球上的山川、花草樹木、人、獸等生物。可見印加文化雖然沒有文字,但以圖形來傳承歷史文明,類似中國的象形文字。
*結束庫斯科市區綜合西班牙教堂和印加神廟的經典宗教之旅,旅行團團員們搭上巴士,依依不捨地告別庫斯科這個世界的肚臍眼,前往庫斯科機場。在巴士上,導遊發給每人一個簡餐袋,這是今晚的晚餐,帶上飛機享用。祕魯國內班機不供應餐點、飲料,吃甚麼、喝甚麼,都得掏錢買。我們搭乘7:35P.M.班機,飛機飛行一個半小時多,於9:10P.M.降落在秘魯首都利馬。我們必須轉往國際班機航廈辦理出境,再轉機飛到洛杉磯。熱情的學長Andy在庫斯科買了許多冷凍鮑魚送給每位團員,非常感恩。
我們大都還沒吃我們的晚餐,須找個位子坐下來吃晚餐。但是我們人多,利馬機場轉機人多位子少,負責任的立偉煞費一番苦心才讓每個人有位子坐下來吃晚餐。幸好飛往洛杉磯的班機是明天凌晨1:50A.M.起飛,時間還充足。
十四)《D12台大合唱團OB南美旅遊團告別南美》(12/15五)結束全部南美旅遊行程,清晨1:50起飛的班機,飛行了將近9小時,於洛杉磯時間上午8點頃抵達洛杉磯LAX 機場。「山頂郎」夫婦和全體團員在機場合拍告別紀念照後,再道別其他住在美國的團員,立即趕往EVA櫃台要求更改回台班機。由原來晚上11提早到上午10:40飛回台灣的長榮班機。免除需要在LAX機場流浪大半天之苦。
十五)《D13 Home, sweet home!》(12/16六) 不知是因歸心似箭或是玩得太興奮,EVA班機起飛後居然還不覺得累,連續看了兩部電影。飛機飛行了13+小時,隔日下午5點半頃(台北時間)抵達桃園機場。Julie和我決定嘗試第一次搭乘桃機捷,在換乘北捷到士林再叫計程車回山上,覺得蠻方便。回到家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山上氣溫只有十度,從南美夏天的熱帶氣候回到台灣冬天的寒冷氣候,一下子很難適應。Julie馬上煮碗熱騰騰的湯麵,吃後打從心底溫暖起,再泡個熱水澡就全身暖和起來。外頭再怎麼好,還是家裡溫暖。
十六)《感言》
這趟<台大合唱團OB南美旅遊>讓「山頂郎」有機會欣賞的智利<百內國家公園>極致的美景,見識到祕魯庫斯科市區和<馬丘比丘>這個被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印加文化遺跡>的豐富知識。無疑是我今年最愉悅、收穫最多、最難忘的旅遊。
*首先要感謝太太Julie的推薦、讓我參加這趟旅遊。
*更需要感謝在洛杉磯籌畫這次南美旅遊的優美、立偉、杜老大等學長,你們規劃得真完美,讓我們這些參加者,完全無憂地享盡人間美景、美食、住舒適美好的飯店。
*感謝智利Andy楊學長和杜老大的熱情招待。
*[天涯若比鄰、處處是知己]
Julie邀我參加這趟旅行之初,我因不認識合唱團校友團員而猶疑了一陣子。旅遊中陸續牽連出許多既存的友誼連線。
-Linda/Richard Ma是我扶輪社好友,[國際扶輪台灣之光]前國際扶輪社社長黃其光(PRIP Gary),的妹妹/妹婿。
-John徐是我初中建國中學隔壁班的同學,連襟的高中建國中學同學。一路聊初中時代的回憶,還談起建中橄欖球隊[黑衫軍]的輝煌戰績和知名戰將,其中[窩闊台]就是我的同班同學。
-Stephen汪博士的哥哥竟然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學。
-杜醫師是我的士林鄰居。
-大團長Victor呂在台灣認識已久,不在話下。
-其他團員經歷這12天的相處,都已經成為知己。
「山頂郎」張秀雄衷心感恩!
(註1)ARANWA Sacred Hotel & Wellness
(註2) PERURAIL https://www.perurail.com/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