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書名:血田:宗教及暴力的歷史

      Fields of Blood - Religion and the History of Violence:

作者:凱倫.阿姆斯壯 (Karen Armstrong)

ISBN 978-986-93442-8-9

譯者:林鴻濤

Date: August 31, 2018

By Julie Chen

undefined

前言
這是好友推薦給我的好書,2014年出版。作者當了七年天主教修女後,1969年還俗,到牛津大學修得學位,並教授當代文學。1982年成為全職作家。她是比較宗教學專家,也是著名宗教評論者之一。這是部宗教歷史著作,加上作者的論點,讓我對世界宗教及國家暴力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本書重點

  • 此書廣泛介紹人類主要宗教的歷史
    檢視數千年來世界宗教史,包括基督教、回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等(註一)。在近代以前的世界裡,宗教滲透到生活的每個層面,所有國家的意識形態都充滿宗教色彩。人類利用宗教信念、制度和儀式,來對他們做的一切事情(小如打獵、球賽、農耕、大如戰爭、國家的建立)賦予重要意義。
  • 宗教暴力的神話:宗教一直是歷史裡所有大戰的原因?
    作者認為宗教信仰都是勸人為善、慈悲為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本質和平。自Mesopotamian(美索不達米亞)蘇美文明時期(即兩河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以降,宗教及政府統治一直在進化演變。人類歷史早期的農業國家統治者需要武力來維持和平,他們需要農民務農生產來創造國家收入與豢養軍隊以維持社會安定,統治者得以有閒暇發展藝術、科學,進而推動文明發展。西元323年君士坦丁建立了基督王國,主教優西比烏認為君主專制,一人的統治,是一神論的自然結果:一個神、一個帝國、一個皇帝。他相信:耶穌賜給他的門徒天上地下的所有權力,而基督徒皇帝則在政治上實現了它,宗教和政治在羅馬是不可分的。在這幾千年裏,統治者與宗教領袖利害相結合,聯手主宰社會。
    undefined 
    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the Great
  • 人類的貪婪本性,為爭奪權勢、財富、疆土、有限資源,而以宗教之名進行各種殘暴虐殺行為,宗教就成為這些暴力行為的代罪羔羊。重大歷史事件如:十字軍東征、十四、五世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s)、十六、七世紀歐洲的三十年宗教戰爭,及近代伊斯蘭好戰恐怖主義者,甚至2001年九一一恐怖攻擊紐約世貿大樓雙塔等,都被世人認為是宗教暴力。但實際上上述事件主要都是政治因素、政治原因所引起。
  • 阿育王的內心衝突:暴力 vs. 憐憫
    印度的阿育王(Ashoka, c. 268-223 BCE) 看到他的軍隊對造反的國家燒殺擄掠,讓他震驚不已,於是力倡慈悲和寬容倫理,然而到頭來還是無法解散他的軍隊,因為如果沒有軍人及軍隊,國家就無法生存。一但國家興盛,戰爭也就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事實。維持和平的唯一方式,經常只有更大的帝國軍事武力,並藉由宗教將暴力巧取豪奪神聖化、合理化,軍國主義因此成為文明的象徵。每個世界宗教都有個軍事強大的帝國為其怙主。但宗教人士正如面對國家系統性暴力的阿育王,他們也無法澈底改變他們的社會; 他們最多只能提出一個不同的路徑,讓人們以更仁慈的、更有同理心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undefined
    阿育王 Ashoka the Great
  • 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戰爭神學
    該理論是: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獨立於教宗與君主制之外,也就是說:騎士們不必透過教會就可和天主直接溝通往來,可不聽命於教宗與君王。教宗為了控制騎士武士貴族階級,只好發動「神命停戰」及「十字軍運動」把戰爭神聖化。
  • 政教分離才能永保和平?
    到了16世紀,歐洲發展出以新科技創新及資本為基礎的新文明,農業結構逐漸瓦解,商業階級及中產階級興起。
    為了反對、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馬丁路德領導的會士主張教會和國家必須獨立運作,是最早的倡議政教分離的歐洲基督徒。19世紀以來,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力主政教分離才能永保和平,但本書作者認為即使政教分離還是難保和平,因為暴力、戰亂發生真正原因是人類自私、殘暴本性,而非宗教。近代,運用國家暴力殺人如麻的希特勒、毛澤東、史達林都是無神主義者,他們或因不能容忍少數民族,或為了鞏固政權殘忍鎮壓而殺人無數、都不是因為宗教因素。
    undefined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 二十世紀種族大屠殺、種族清洗/滅絕
    第一次(1915- 17):鄂圖曼帝國信仰回教的土耳其人屠殺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Armenian Genocide150萬人,當時亞美尼亞人教育程度較高,較富裕,引來土耳其人嫉妒仇視。第二次(1941- 45):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約600萬人,(Julie註:毛澤東主政期間1949- 75,將近5千萬中國人死於大耀進及文革)。這些都是國家暴力帶來的巨大厄運。第三次(1992- 95)波士尼亞戰爭則是因為宗教認同(基督教徒vs. 回教徒)加上種族清洗 (賽爾維亞人vs. 波斯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戰爭造成約20萬人死亡,200萬人淪為難民。(註三)
    undefined
    亞美尼亞人大屠殺 1915- 17
  • 回教聖戰,自殺炸彈恐攻
    在西方國家,政教分離是要約束宗教的暴力,然而在鄂圖曼帝國崩潰(1920年代)後,中東諸國被英、法等國粗暴瓜分殖民統治期間,中東國家國內醞釀了不滿情緒及強烈的羞恥感,殖民帝國把政教分離政策移植到中東各國,他們源遠流長的儀式被廢除,他們的穆拉(即回教教士)遭處決、沒收財產、公然侮辱,他們的回教精神支柱被剝奪了。有些回教學者認為現代的法律和憲法制度應該和傳統的伊斯蘭教法結合而相輔相成,他們認為政教分離是行不通的。這些對殖民帝國諸國高漲的不滿,加上經濟困頓、政府腐敗, 及本來就有的宗派衝突(什葉派vs. 遜尼派)與暴力,引起了二十世紀至今的諸多恐怖攻擊事件。
    undefined
    09.11.2001 美國世貿大樓恐攻

我的感想

  • 宗教與俗世生活分不開
    我年輕時曾看到長輩宰殺雞鴨前,會先儀式似的念念有詞,祝禱它早日超生,這也是一種藉宗教儀式來緩解宰殺者殺生的焦慮。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中,地震活躍、頻繁,加上颱風水災旱災,自然災害風險非常高。面對無法掌握的天災,人們只好祈求上蒼保佑,所以在台灣幾乎五步一廟,祈求各種神祇保佑百姓平安。各個國家城市民族都有其守護神,台灣的守護神眾多,例如:佛祖、媽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師爺、關帝君、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多元宗教社群和平相處,台灣何其幸運。
  • 各類宗教信徒需要多互相了解
    宗教的差異常引發暴力及戰爭,即使同一宗教,不同宗派也爭論不休甚至兵戎相見。有人類就又政治,宗教人士或一般世俗非宗教人士皆然。希望大家能容納異己,在和諧、多元的社會幸福快樂過活。
  • 書中說:古代的猶大國,耶和華被尊為戰神
    祂會發怒殺人,必要時也會以暴制暴。這違背了基督教的黃金律:慈悲、無私、敬畏上帝。所以我不禁要認為人類是依照自己的喜怒哀樂本性,想像創造出神祇及宗教。譬如希臘神話中諸神是以俊美人類的型態出現,除了超能力外,也具備人類的七情六慾 (註二)。現代各種超能力英雄的漫畫、電影備受大眾歡迎,也應該是反映出人類希望有超能力去扶弱濟貧的英雄主義心理吧。
  • 我是哲學家John Locke 1632-1704)的信徒,他提倡宗教自由,堅信政教分離。我贊同宗教是屬私人領域,個人的靈性追尋不能由政府監督; 在這個人的追尋裡,每個人都必須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外在的權威。我認為只要是不妨礙到善良風俗習慣,不騙財不騙色的正派宗教,大家都應享有選擇及信仰它的自由。把宗教和政治混為一談禍害無窮。政府的合法統治權應來自百姓的授權,而不是神祇授與。“君權神授”是歷史上專制王權的愚民口號,也是政客/統治者與宗教領袖互相利用、利益結合的手法。
  • 本書作者指出:『啟示錄 the Book of Revelation 究竟是不是基督教的教義,其實有很大的爭議。
    『啟示錄』是約翰福音書教派的最極端經書,描述耶穌即將復臨,投入戰鬥,屠殺巨獸,把它扔到火湖裡,建立一個千年王國。然而福音教派告誡信徒不要以暴制暴,卻把耶穌形容成一個殘忍的戰士,這也是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問。(註四)基督教及佛教都有末日說的論述,都提到大火燃燒,大地乾枯。現在氣候異常極冷極熱、火山爆發、水災旱災地震頻繁,我們瀕臨末日了嗎?
    undefined
  • The Book of Revelation 啟示錄

 

        ----  全文完  ----

註一:請叁部落格“在宗教與暴力的歷史中,我們如何認識信仰?”

https://sobooks.tw/fields-of-blood-bookreview-2/

註二:請參「希臘神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8C%E8%85%8A%E7%A5%9E%E8%AF%9D

 

註三:請參波斯尼亞戰爭

http://www.wikiwand.com/zh-hk/%E6%B3%A2%E5%A3%AB%E5%B0%BC%E4%BA%9E%E6%88%B0%E7%88%AD

註四:請參「基督教和暴力」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7%9D%A3%E6%95%99%E5%92%8C%E6%9A%B4%E5%8A%9B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讀書心得
    全站熱搜

    julie & fr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