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

電影名稱: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By Julie Chen    March 28, 2015

下載 (1)   

  

前言
上個星期六,早上家族掃墓,下午與秀雄去看了一場好電影『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此電影的故事「電腦之父/數學天才/同性戀者艾倫圖靈的一生」,我耳聞多時,終於搬上大銀幕。本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看完電影後,我覺得很滿意,特地在此大力推薦。

網路上有多篇影評,其中有一篇寫得很好,我貼在下面與大家分享。影評之後,針對同性戀議題,我有一些感想。

 images (1) 

(左:Alan Turning本人,右:飾演A. Turning 的演員B. Cumberbatch)

 

導演

摩頓帝敦  (Morten Tyldum)

編劇

格雷厄姆摩爾 (Graham Moore)

演員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Benedict Cumberbatch)
綺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馬克史壯 (Mark Strong)

 

以下來影評來自『泰瑞莎的文字寓』部落格:

 

「影評: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古典深沉又好看的傳記電影


前兩天才剛看了“金牌特務”,講的是一個虛構的諜報動作故事,今天又看了這部“模仿遊戲”,卻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真實諜報鬥智故事,真是很有趣的對比。^_^

 

不同於“金牌特務”的幽默輕鬆搞笑,這部“模仿遊戲”走的是扎扎實實的傳統深沈敘事路線,觀眾看完之後,可能比較會有一股莊嚴的感動。

 

劇情以英國的數學天才艾倫圖靈(Alan Turing,或翻譯成杜林,有些計算機概論的教科書中會提到這個名字)人生的三階段所構成,分別是他的青少年期學校生活(也是他遇到同性知己克里斯多夫、種下他一生心靈寄託的時期)、他在二次大戰中為英軍破解德軍恩尼格瑪密碼機以及與女主角瓊克拉克(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飾)相識的過程(佔影片最大部分,也是影片節奏感與戲劇衝突點的來源)、以及他人生最後階段因同性戀被起訴的悲劇性遭遇(是引發觀眾深思與喟嘆的重點)。

 

導演以交叉剪接的方式,搭配一點蘇聯間諜與警方辦案的懸疑色彩,將這三個時期作平行處理。觀眾的確要像影片一開頭艾倫圖靈(班奈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所說的台詞一樣,必須全神貫注欣賞,才能將這三個時期在腦袋中理出時序。所以建議您要在頭腦清醒時觀賞本片比較好。:)

 

影片除了敘述艾倫圖靈的生平、讓觀眾認識這位沒有受到歷史應有重視的天才科學家之外,還有兩個重點,一個是重現二次大戰時歐洲人民在戰爭陰影下的生活苦境與社會氛圍,一個是向人類文明史上對同性戀人士的迫害提出溫和沈痛的批判。

 

我個人覺得這兩點是這部片中除了Benedict Cumberbatch的演技外最令人感動的欣賞重點。

 

看著影片中一幕幕真實的紀錄片與電影拍攝片交織而成的轟炸、避難、饑荒、死傷等等戰爭影像,讓我們這些沒有真正經歷過戰爭慘痛的觀眾心中百感交集。人性的光明面與黑暗面一向都是並存的,二戰時期那股大家為了一種善良正義而戰的精神,真的很令人感動(不知道德國觀眾心裡是否更是五味雜陳了)。

 

此外,劇中還牽涉到一個戰爭中人道兩難的問題,當圖靈等科學家破解密碼之後,要如何決定哪些情報可以公開、哪些人員可以因這些情報而免於犧牲?破解恩尼格瑪機、將戰爭縮短兩年的榮耀貢獻,是否可以彌補自己心中對許多軍民見死不救的良心遺憾?這些都是影片中所提出讓觀眾深思的議題。

 

而圖靈因同性戀被起訴的遭遇,更讓我非常震撼,同性戀人士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是過去我所不曾想像與關注的。已經是1952年的時代,英國法律還可以將同性戀人士判刑或強迫注射女性賀爾蒙治療(化學閹割),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簡直是匪夷所思。

 

圖靈因為無法離開對他而言意義重大的科學研究,選擇賀爾蒙治療,最後導致自殺悲劇。這讓我聯想到最近上Coursera臺大『史記』課程時所讀到的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得罪漢武帝而被判死刑,當時漢朝的司法慣例是如果想要免除一死,可以選擇以宮刑去勢代替死刑。司馬遷在寫給朋友的書信中,反覆強調他當初之所以選擇宮刑忍辱偷生,完全是為了抱著一定要完成『史記』的使命感。『史記』對司馬遷與對世界的意義與影響,與這部電影中『克里斯多夫』這台雛形電腦對主角艾倫圖靈與世界的意義與影響,是非常相似的。

 

時代總是不斷犯下扼殺天才心靈的錯誤,兩千年前中國的司馬遷挺了過來,六十年前英國的艾倫圖靈則因此自殺早逝。雖然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在2013年赦免圖靈的罪狀並追贈勳章,那又有什麼用呢?這個世界因為圖靈的早死,不知道損失了多少科學進展的機會。

 

影片的結局在讓人難過感動之餘,相信會讓觀眾多一些『包容異己』的體會。本片編劇葛拉罕摩爾(Graham Moore)得到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上台領獎時的致辭,向全世界的觀眾精神喊話,他說他年輕時曾經因為感到自己與眾不同而有過自殺的念頭,但他現在卻能站上這個舞台,所以他呼籲所有古怪、與眾不同、覺得這世界無自己容身之處的人,繼續保持古怪、保持與眾不同,『我保證這個世界有地方能容得下你!』。這句經典致辭,可能可以與本片的經典名句『被世界遺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偉大事業』,一起列入影史紀錄吧!

 

在演員方面,男主角BC在多場演出中聲淚俱下真情流露,將艾倫圖靈那股科學家的神經兮兮、孤僻自閉、對同性戀的壓抑、以及對女主角瓊的關切表達得相當貼切,獲得奧斯卡提名乃實至名歸,喜愛BC的觀眾不可錯過。至於綺拉奈特莉的演出,受限於角色重要度與男主角相差太多,並沒有太令人驚豔的感覺。而男配角馬修古迪(Matthew Goode)的造型與角色味道與他在前一部片“慾謀(Stoker)”中幾乎一模一樣,比較沒有新鮮感。有趣的是在“金牌特務”中擔任大配角的馬克史壯(Mark Strong)也是這部片的重要配角,讓我在觀影時有幾度感到有點錯亂。^_^

 

總之,這是一部很古典很好看的人物傳記片,挪威導演摩頓帝敦(Morten Tyldum)的前作『獵頭遊戲(Headhunters)』是一部故事精彩手法新穎的犯罪懸疑片,獲得廣大好評,沒想到他拍這樣題材古典、手法傳統的影片也能拍得不落俗套、精彩萬分、感動人心。我想以後只要是他的作品,我都會進戲院報到觀摩的。

 

我個人一向認為,能夠欣賞一部好的人物傳記電影是現代人的福氣,以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就能了解一個重要人物的生平,實在是非常划算的時間投資。這部“模仿遊戲”正是這樣一部好的傳記影片,它能讓你看完電影後,迫不及待地上網找更多有關艾倫圖靈的資料。感謝電影這個媒介,使圖靈真實人生戲劇性的偉大成就與悲劇性,讓更多人注意,也讓更多人深思。而一部古典深沉電影所帶來的觀影餘韻,也是時下一般重口味娛樂電影所無法提供的。」

 

以上來自『泰瑞莎的文字寓』,網頁地址:http://cfsjhscfsjhs.pixnet.net/blog/post/411732370-%E6%A8%A1%E4%BB%BF%E9%81%8A%E6%88%B2%28the-imitation-game%29-%E5%8F%A4%E5%85%B8%E6%B7%B1%E6%B2%89%E5%8F%88%E5%A5%BD%E7%9C%8B%E7%9A%84%E5%82%B3

 

我對同性戀的一些看法:

l  “斷袖之癖”由來已久
中國史上著名的同志西漢哀帝(西元前27年到西元前1年)對他的臣子/同性戀人董賢寵愛有加,有一次兩人一起午睡,董賢枕著哀帝的袖子睡著了。哀帝想起身,卻又不忍驚醒董賢,隨手拔劍割斷了衣袖。我認為這個斷袖之舉充滿愛意,非常romantic,讓同性戀同名詞“斷袖之癖”流傳數千年。我想同志戀應該自有人類就存在。

         images (2)  

l  同性戀是生物界的自然現象


科學已證明很多生物都有雌雄同體現象,魚類尤其明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水產養殖專家張清風教授2005年發表的文章「魚類 性別轉變 的奧妙」提到:

     「大部分的魚類是雌雄異體也就是和我們人類一樣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不過也有一些魚類是雌雄同體在其生活史上這些魚類的生殖腺同時有精巢與卵巢若是先發育為男的而後再發育為女的這種魚稱為先雄後雌型雄性先熟型例如黑鯛小丑魚等若是先發育成為女的而後再發育為男的這種魚稱為先雌後雄型雌性先熟型例如石斑黃鱔鱸魚等


所以,小丑魚的家族裡,剛出生的魚寶寶都是男生。部分小丑魚寶寶長大之後會在適當的時機因環境需要而來個「性轉變 sex reversal」,由公魚轉變成母魚,這樣就可以與公魚交配,生出小丑魚寶寶。
曾經有一個實驗:一群石斑魚裡面,只有一隻公魚。潛水人員把公魚拿走之後,帶頭的母魚在一周內就百分百完全轉換成公魚,可傳宗接代了。

 

           Clown-Fish-HD-Wallpapers3 

                                   小丑魚((Nimo) 可由公魚變母魚

         FRIP21611  

                                六角石斑魚可由母魚變公魚

 

 

l  人類也有性轉變的例子


西元1971年南美洲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共和國的幾個村子發生:出生時是女孩,但長大卻變成男孩的案例。他們出生時,有女性的外生殖器,因此被認定為女生。等到青春期,她們長出睪丸、陰莖,變聲,肌肉骨架變粗,於是她們的性別被重新認定為男生。當時,這則女孩變成男孩的新聞引起很大的震撼。前述是性轉變百分百完成的案例,但,應該也會有身為女兒身卻是男子漢傾向,或是身為男子軀殼卻是女子傾向的案例。這是由於性染色體(即X與Y染色體,攜帶有影響性別的基因)的作用,都是自然現象。請參以下網頁:

         http://product-boy.com/2011/08/06/select-population-of-females-turn-into-males-during-puberty-growing-male-genitalia/

 

結語

我必須承認,我年輕時對同性戀者總是投以異樣眼光,總覺得他們非我族類。經過多年科學洗禮,我已接受同性戀是自然現象,對同志也能坦然面對,我認為他們應該跟我一樣享有所有權利(如配偶應有的法律權力)。

 

                                                     -----    全文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e & fr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