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幸福的曼陀羅


 


2012-11-11


 


(轉載自台北南欣扶輪社<http://tw.myblog.yahoo.com/eg.rotary/profile>)


 


作者:江錦輝 Johnny


 


問世間「幸福」為何物?


 


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是啥物?


吃得飽,穿得亮麗,住得舒適(豪宅),行得方便(百萬名車),這些東西都得到了滿足就叫做幸福嗎?


古代的中國人以「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來描述幸福,表明人們對幸福由來已久的渴望。不同時代的幸福有其不同的標準,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吃得飽、穿得暖,就是一種幸福。但在經濟相對發達的今天,幸福的含義則更加廣泛和全面性。自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以來,不少思想家都認為「人為幸福而活」我們做的每一件事,例如:財富、名譽、地位等,最終的目的都只是期望它們能帶來幸福的感覺。


 「幸福」這個名詞,它的含意深遠,多指快樂滿足或積極向上的感覺,而體驗到幸福的人會感覺他的人生是美好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所以很多研究「幸福指數」的專家學者們多半不會給「幸福」驟下定義,反而會用其它一些更精確的詞句,如:心情愉悅,生活如意,婚姻美滿等等予以表示。


世界上到今天為止,沒有人能測出你現在有多幸福,這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才能評價你目前到底有多幸福?所以幸福的評估,我認為應從兩方面加以衡量。外在整體的國民幸福經濟及內在個人正確的幸福人生觀的建立。


所謂國民幸福指數,就是幸福經濟的外在環境建設,做整體而有系統的分析統計。


 


 


 


(一)    幸福經濟


 


 不管那種幸福都需要努力爭取,也需要付出代價的,這些幸福經濟的措施,更需要一個廉能有為的政府,透過民主制度的機制在公平正義的理念下才能完成。
 


國民生產毛額(GDP)與國民幸福指數(GNH)孰輕?孰重?


 


「國民幸福指數」起源於不丹國,它是位居喜馬拉雅山邊的一小國,長年居最快樂國家的榜首,其領先全球,備受推崇。國民的物質享受並不高,但是百分之九十七人民自認為過得很幸福,當然這和人民的信仰有關係,從王室到平民全都信奉藏傳佛教,樂天知命。剛開始並未引起太大注意,但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重新思考「人民福祉」的定義,而希望放棄對經濟成長率的崇拜,改以其它軟性指標取代。追求美好生活已成為國際潮流。法國、英國也陸續要放棄對GDP的崇拜,日本、美國也在研擬他們的的國民幸福指數。
 


未來轉型中的幸福經濟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歐債風暴持續未歇,許多人不快樂,尤其是年輕人感受更加深刻,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蔓延全球,就是這個原因。現在講的是幸福經濟問題,但富裕不一定就是快樂與幸福。最近美國投資管理公司「美國信託」對富翁做調查發現,一半的受訪者為了成功,他們犧牲了個人生活,親情、友情、愛情和健康,成就了整個社會的收獲,也就是他們的「痛苦」完成了整體社會的「幸福」。


對現在經濟學家來說,快樂幸福是一件大事,心理學家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曼尼曾深入研究這個主題,另外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和史提格理,也被法國總統沙科吉聘請研究衡量幸福經濟的標準。
 



 


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的擬定


 


台灣主計處表示:擬參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來訂定國民幸福指數。它涵蓋八大領域,二十項指標,包括居住、收入、就業、社群關係、教育、環境、生活滿意度、工作與生活平衡等。
 幸福指數的調查,有時會遭遇到技術上的問題,受訪人當時的心情,社會大環境,都有可能會左右調查的結果,各國也未有統一的標準。


「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中,仍包括收入、就業率經濟指標:如壽命長短、居住房屋大小、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生活保障、政府福利等,也仍與經濟成長率息息相關。為了兼顧幸福指數與國民生產毛額之間的平衡,有許多措施政府的執行必須加以取捨,並犧牲一些如高汙染的工業、限制汽車數量以減少碳排放量,這些環保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也唯有如此才不致於引起爭議。
 



 


(二)   幸福人生DIY


 


幸福指數一般都由全國人民配合廉能政府在整體的大環境下所創造的幸福經濟,對個人來講,它是難以抗拒與改變的,所以對於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講,我們要如何的去適應環境,創造幸福的人生,則需要從心理層面及觀念的改變做起。唯有如此,才有辦法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幸福人生。


 



 


(1)  轉念才能創造幸福人生


 


提昇幸福感的真正秘訣在於改變我們當前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心念一轉海闊天空,跳脫狹隘的紅海。轉念才能轉識成智。在轉彎處看到人生的光明。


(2)  隨遇而安才能隨順幸福人生


 


隨遇而安,隨緣而活,隨心自在,要學習放下,對任何事要抱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豁達心胸,如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就能像不倒翁似的,屹立不搖。


(3)  凡事感恩才能體會幸福人生


 


有一則標題為「凡事感恩」小品文,曾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其內容是: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橫逆時,如何轉化為正面思考的勵志之言,文辭清新雋永,有新新人類RAP的風格,特別轉錄如下:


「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恩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感恩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
  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
  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恩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感恩所有使你更堅強的------------凡事感恩。」


(4)  慈悲包容,才能再造幸福人生


 


「慈」能給人快樂,「悲」能拔人痛苦,有著慈悲利人的想法就會產生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有限的生命裡做無盡的奉獻。心若虛空,用慈悲待人,人我和敬,人際關係會更好。


(5)  建立正確信仰創造更大的幸福人生


 


根據專家研究,有宗教信仰(或社團活動)的人普遍比沒有宗教信仰(或社團活動)的人幸福。加入一個有宗教信仰的團體或社團有助於幸福的產生,他們從宗教信仰(或社團活動)中獲得了「安慰和力量」。並以宗教(或社團)的理念去服務奉獻(如做義工)創造更大的幸福。


(6)  活在當下,面對無常也勇於改變,能創造立即的幸福


 


你必須學會享受當下,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但也要考慮將來的變化,然後思考怎麼面對著它們。生活就是變化無常的,沒有生命的東西才是永恆的。換句話說,如果它變成永恆,那就已經死了。這就是生活帶給我們的挑戰。你要不斷調整自我的身心,去適應環境不斷的變化。


(7)   培養正當的興趣(嗜好)可以維持長久的幸福人生


 


興趣的投入可以引出那種「心流(flow)效應」,一種真正的幸福狀態,你會完全被它吸引,全情投入甚至忘了時間。就是因為對某件事情(工作)的興趣,才能達到“歡喜做甘願受”的境地。


 



  


<以幸福經濟為緯度,幸福人生DIY為經度,標出幸福的曼陀羅>


 


 


曼陀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又譯「曼佗羅」,意指軸心,圓周或奇妙的圓形,也有「輪圓具足」的涵意。印度曼陀羅是指國家的領士與奉神的祭壇。而在密續,曼陀羅的意思是「擷取生命、智慧、證悟的精華」。也就是說,修持者可以藉著將自己和外在環境的普通形相,觀想為曼陀羅中的純淨形相來萃取生命的精華。用現代的語言可以簡單的描述“曼陀羅”就是創造一套自己幸福人生的GPS(衛星導航)系統。


 總之,所謂幸福並沒有一個準確嚴謹的定義,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讓一個人感到幸福的因素,也許對另外一個人完全不起作用。換句話說,在不同的文化裡,人們對幸福的看法是不同的,國民幸福經濟的外在成功因素在於創造一個廉能有為的政府,人民在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下過活。我們從外在因素幾十項幸福經濟的變動中,加上個人內在心理意志的修練,綜合劃出令人遐想的曼陀羅,並從中找尋出一條合宜而趨近可達的路線,一步一步地接近幸福的軸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e & fr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